<xmp id="ogosi"><menu id="ogosi"></menu>
<xmp id="ogosi"><nav id="ogosi"></nav>

大成拳站樁探析~心腎相交,水火既濟!

作者: 德圓站樁     來源: www.szdyzz.cn 日期:2021-1-19 16:29:04人氣:1773
中醫寶典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水火既濟,百病不生”,那什么是“水火既濟”呢?

中醫是借用五行學說來闡述心腎相交的相互關系的,五臟對應五行,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對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

心屬上焦,為五臟六腑之君主,心主血脈,主血液的運行,在五行為火,心火下交于腎,使腎水不寒,維持腎陰腎陽平衡協調。

腎屬下焦,在五行為水,故曰“水臟”,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,主骨生髓藏精,滋養全身的各個臟器。腎水上濟于心火,使心火不亢。心火為陽,腎水為陰,二者相互制約,起到陰陽和諧的作用,稱“水火既濟”、“心腎相交”。

所謂“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”。只有心火下降溫養全身,腎水才能夠氣化上升去滋養全身,也只有腎水能上升滋養心火,才能防止心火過亢,只有這種正常的滋養,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,生命才會延續。

如果心腎關系失調時,心火不能下降,腎水不能上升,就會造成“心腎不交,水火不濟”,進而出現失眠多夢、心煩氣躁、心悸、健忘、頭暈耳鳴、頭疼腦脹、潮熱盜汗、口舌生瘡、腰腿酸軟、手腳冰涼、四肢麻木疼痛等癥狀。心腎不交、陰陽失衡還易造成心血管疾病。

《黃帝內經》講: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

心主神明,主明則下安,主不明則十二官危。靜以修心,靜下來,才能達到恬淡虛無的狀態。



養生樁(上海德圓)

站樁是身心合一的鍛煉方法,它結合了《黃帝內經》中“動靜結合”的指導思想,站樁的姿勢都是和我們的生理組織相配合,站樁時心情平和,思想寧靜,精神內守,大腦處于休息狀態,心臟放松,我們的身體就開啟了自我修復的功能。

當我們靜下來,身體會回歸先天清濁分明和上虛下實的自然狀態。身體的自我調節機制便啟動,這個時候,病態的身體會得到慢慢修復。

當我們靜下來,心火下降,與腎水交融,達到心腎相交。偏頭痛、失眠、焦慮、抑郁等等由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各種癥狀就會得到改善。

當我們靜下來,站樁過程中就會出現打哈欠、流眼淚、流鼻涕、打嗝、放屁、腸鳴等很多正常反應,這是心腎相交、水火既濟所產生的作用。



站樁后神清氣爽,發現晚上的睡眠質量提高了,這也是加強了心腎相交的一種表現。

胸內空洞,腹部充實是大成拳站樁重要的功法要領,胸空腹實乃養生之妙方,心虛則胸空,胸空則橫膈膜下降,左右兩肋下沉,腹部自然充實。這一要領可使心火下降,腎水上升,水火既濟,調和氣血,固本培元,從而使體質得到改善。

如何才能做到胸空腹實?

1、胸部放松并微微含蓄,這樣不僅有利于身體其它部位的放松,而且有利于呼吸的通暢;

2、大腦放空,去掉雜念和緊張情緒,以使大腦和心臟放松;

3、自然呼吸,不要憋氣,以使肺部放松;自然形成腹式深呼吸狀態,似聞花香,沁人心肺;

4、胸部的放松,以達到充實下腹,小腹形成自然的松圓狀態。

5.兩腿自然彎曲,身體重心下降,帶動氣血下行,有助于上虛下實。

練養生樁到一定時期后,就會出現神情豪放現象,身體會產生愉悅的感覺,這就是中醫認為的心腎相交表現。心主降,腎主升,由于在練養生樁的作用下,使陰陽得以保持平衡,形成了治病健身的根基。

養生樁練功者在練功中,長期保持精神、肌肉、氣息的放松狀態及保持特定的“上虛下實”的體態,這樣就加強了人體的心腎交感作用,使心腎相交、水火既濟達到穩定程度,進而改變因疾病形成的癥狀,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慢性病患者,通過練大成拳養生樁以后,病情好轉,癥狀消失,身體逐漸健康,能夠恢復旺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。

站樁:
源于中醫寶典《黃帝內經》:“恬澹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,“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蔽天地”。這是中醫提倡的養生方法,是恢復人身體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。